华中科技大学 当前位置:华中科技大学 > 正文

同济医院十年打造“咸宁样本”

  • 浏览次数:51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干部培训

  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2011年元月,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托管咸宁市中心医院,首开湖北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地市级医院的先河。

  谈到同济医院基层健康扶贫思路,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吴菁介绍,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医院党委践行初心使命吹响了时代号角。为基层帮扶医院“培育一批专科、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批科研、产生一批成果、打造一个三甲”的“五个一”基层医院健康帮扶探索性做法,10年来,同济医院帮扶的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实现了80%的病人看病不出县。

  10年时间,同济医院的品牌、技术与管理,在咸宁市不断生根发芽,咸宁市中心医院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疗技术明显提升、患者不断回流,使咸宁百姓享受到“同济水平、咸宁价格”;10年时间,咸宁市中心医院对标国内顶级医院,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各项指标取得长足进步,真正做到了“医疗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2011年,刚刚完成整体搬迁的咸宁市中心医院与同济医院正式签约托管,从此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托管10年来,咸宁市中心医院与同济医院深度融合,共同书写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咸宁样本”。

  从复制到对标,托管模式独树一帜

  同济医院托管咸宁市中心医院10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数据最直观——

  2010年,门急诊量15万人次;2019年,门急诊量60.5万人次。

  2010年,手术量5000余台;2019年,手术量14000余台。

  2010年,高学历人才72人;2019年,高学历人才达370余人。

  ……

  高水平医疗团队+高精尖医疗设备的“双高引擎”,驱动咸宁市中心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能力突飞猛进。

  学科建设与同济对应。医院从传统的大科室不断细分出亚学科,拆分及新成立科室24个,其中省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2个。

  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与同济对标。医院成功开展10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多项业务填补区域内技术空白。2018年,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资格认证,成为湖北省第24家获此资质的市级医院胸痛中心,跻身全国百余家胸痛中心之列;2018年,卒中中心被纳入卒中防治中心与卒中急救地图;2018年,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专家组,对生殖中心夫精人工授精技术(AIH)进行评审,并现场宣布通过评审,2019年,第一例人工授精宝宝在该院顺利出生;2019年,心衰中心通过国家标准版认证,心衰规范化治疗跻身湖北省前列。

  学术科研和同济对接。医院10年间共获得纵向科研课题9项,主导科研成果达40项,其中国际先进1项、国内首创1项、国内领先16项、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21项,医务人员发表论文1854篇;成功创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已开展10余项1期药物临床试验。

  硬件设施与同济对照。医院每年将收入的6%用于完善医疗服务装备,先后购置国际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39台件。医院拥有双源光子CT、GE10彩超机,设备水平居全省前列。

  “托管10年,咸宁市中心医院的医疗质量上了档次,医疗发展上了平台,为向全省优质医院目标迈进打下基础。”医院院长杜光说,这一模式已成为“咸宁样本”,为走进“深水区”的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从武汉到咸宁,市民就诊形式别具一格

  2018年,咸宁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腹腔镜手术,从患者何先生的左侧肾上腺区取出一个直径6厘米的巨大嗜铬细胞瘤。有了疑难杂症往武汉大医院跑曾经是咸宁人的习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门口就医,咸宁市中心医院的“同济水平、咸宁价格”为大众所公认。

  自2011年开始,同济医院派遣专家到咸宁市中心医院担任科主任,并每周末派专家到医院坐诊、查房、手术、讲学,这一模式一直持续至今。两院加强多学科合作,先后成立了胸痛、脑卒中、肝癌、胃肠肿瘤、糖尿病足、VTE防治等诊疗协作团队,使医院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水平明显提升,为咸宁的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保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同济专家教授带来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多是理念上的深远影响。”咸宁市中心医院手术总监孔东波说出了很多医务人员的心声。

  同济文化的渗透和根植,让托管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成为有生命的“移植”,最终结出惠民利民的果实。

  从学生到老师,医改步伐行稳致远

  2020年4月17日,咸宁市中心医院与英国约克教学医院视频连线,分享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

  此次抗疫中,咸宁是湖北省最早整市清零的市州,并且创下了“三最”:病亡率全省最低,治愈率全省最高,中药使用率全省第一。咸宁市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抗疫人员、云南援咸医疗队零感染。其中,咸宁市中心医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医院院长杜光、呼吸内科主任徐旭燕等作为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在咸宁抗疫决策中提出许多有效建议。医院在全市抗疫中主动作为,连夜清空新建的3号楼,集中转运收治全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中心医院的办医条件和水平不输世界上很多先进医院,医务人员素质过硬,是一支铁军,还体现出开放包容的实力及对国际社会的担当。”作为特聘专家在咸宁市中心医院参与抗疫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中西医双博士后王维武教授,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这样评价。王维武表示,抗疫中,咸宁市中心医院真正发挥“中心”作用,这与托管模式在中心医院根植多年关系密切。托管模式带动了中心医院的发展,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也辐射影响到县级医疗机构。咸宁市中心医院从同济托管的模式中获益,也把这种模式应用到全市医疗事业发展之中。

  咸宁市中心医院对口支援通山县人民医院,先后派出9批共47名专家,通过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讲解的临床带教形式帮扶,同时参与医院管理。在该院的帮助下,通山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

  2015年1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发起并牵头成立“咸宁市区域医疗联合体”,为分级诊疗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该院搭建了咸宁市中心医院(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成与多家医院联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推进市级三甲医院与县、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以及专科医生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患者从此不需接受多次会诊,在各个专科之间来回奔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科学全面的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医院先后打造心衰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生殖中心等,建设国家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咸宁市执业医师、全科医师、社区医师的培训与考核基地,在咸宁乃至全省急危重症救治、专业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前,医院与县级医院之间的水平差距并不明显。现在,医院影响力日益提升,尤其在急危重症方面优势明显。”医院副院长王定淼说,当年同济专家手把手帮助中心医院建设起急危重症医学科,如今,中心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不仅是区域急危重症患者的首选,还帮助、带动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他感慨:“医院的壮大让我们更有自信。”

  这种自信也反映在医院的文化建设、医生的精神风貌上。无论是院内随处可见的文化展示,还是大大小小的活动,医院都将“格物穷理、同舟共济、至诚至爱、惠泽民生”的医院精神贯穿其中。尤其是抗疫期间,全院职工不畏艰险、无私奉献,院长杜光将这些感人事迹改编成抗疫版歌曲《为了谁》,由医院医护人员演唱,展现真实的抗疫一线场景,不仅唱出医护人员的风采,唱响时代主旋律,真挚的情感更是激励了许许多多医护人员和在抗疫一线奋斗的人。随着同济文化的浸透、滋养,医院职工干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均得到提升。

  “如今医院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医疗中心。”回顾托管10年,医院党委书记郑波说,托管之初,制定的“医院管理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干部职工受鼓舞”的发展目标,如今都得以实现。

0.268109s